2017年是大型中药工具书《中药大辞典》出版四十周年,12月29日上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杏苑宾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纪念《中药大辞典》出版四十周年座谈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程革副校长,上海科技出版社刘诗发主任,党委宣传部王珏部长、基础医学院唐德才书记、药学院狄留庆书记、中医药文献研究所陈仁寿所长、科技与产业处孙东东副处长,《中药大辞典》作者代表原中医药文献研究院院长、文献研究所所长胡烈教授、谈献和教授、刘训红教授、文红梅教授、虞舜研究员、吴承艳研究员、尹莲教授、詹秀琴教授、杭爱武副教授,以及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全体老师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沈劼主持。
座谈会上,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陈仁寿所长谈到召开这次纪念座谈会的缘起,一是因为这套工具书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也给中医药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回想起当初编纂这部书的那些专家学者,他们为中医药文献工作的艰辛付出值得纪念。二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在上海举行的《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的座谈会发来贺信中指出:《辞海》和《大辞海》是大型综合性词典,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中药大辞典》全面反映并展示了中国传统药学的古今研究成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目前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工作者们的重要参考文献,因此它也值得我们为之纪念。
陈仁寿所长指出,我们今天的纪念,一是要学习老一辈中医药专家们为中医药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以及不为名、不为利的高尚思想;二是要学习专家们认真的工作态度与精神,不断提高从事中医药文献研究的能力。三是要学习《中药大辞典》编纂团队的协作精神,并且希望新一代文献研究者能够及时将中药学新的研究成果充实进《中药大辞典》,促进《中药大辞典》第三版、第四版能够定期问世。
接下来,各位曾经参加过《中药大辞典》编纂工作的专家及与会领导分别发表了谈话,他们深情的回忆了当时的工作情况,有的是对《中药大辞典》编纂的时代背景的回忆,对《中药大辞典》产生的影响的介绍,有的是对当时的工作场景的回忆,有的是对前辈专家的缅怀。这些发言让大家又感受到了当年先辈们从无到有,辛勤工作的场景,越来越感到这部工具书的来之不易,也更加激励了后来学者向先辈学习,投身中医药研究事业。
上海科技出版社的刘诗发主任发表讲话,从学术与出版的双重角度高度肯定了《中药大辞典》的成就和巨大的影响力,并且对前辈专家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表示敬意。
程革副校长在讲话中,表达了对《中药大辞典》怀着的崇敬和自豪的心情,表示通过这样一个纪念形式,进一步学习老一辈中医药专家们为中医药事业的奉献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应用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他指出目前中医药工作迎来了更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沿着前辈的道路,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开拓思路,多出成果,推动中医药文献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为中医药学术以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这次座谈会,既是对《中医大辞典》编纂和出版工作的纪念,各位领导与专家一同回忆并畅谈对《中药大辞典》的认识与感悟,以及参与编纂工作的体会,也为今后《中药大辞典》的更新与再版提出建议,推动了《中药大辞典》的进一步修订,增加了这部工具书的生命力。同时学习了老一辈中医药文献学者的奉献精神和学术素养,激励新一辈的中医药文献研究者努力工作,做出更多的成绩。
《中药大辞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大型中药专业工具书,由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于50年代开始组织编纂,于1977年出版。出版时南京中医学院与南京医学院合并,故署名单位为江苏新医学院,由于历史的原因,书上没有作者署名。全书分上、下册及附编三部分,共收载中药5767味,动物药740味,矿物药82味,以及加工制成品等172味,计有1000余万字。
《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于新世纪起即开始编纂,至2006年出版,共收载药物6008味,增补了初版后近30年来有关栽培(饲养)技术、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现代临床研究等方面的中药研究成果。《中药大辞典》第一、二版均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药大辞典》第一版自1977年出版之后,先后重印了20多次,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创中医药著作出版数量之最,是国内外中医药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除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版本之外,《中药大辞典》还先后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出版发行。
《中药大辞典》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奖”,1991年被评选为“一九九一年全国最优秀畅销书”,1995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辞书类一等奖,第二版被评为“2006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科技类),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