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鸿
发布时间: 2013-05-10 浏览次数: 1919

人。1964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是校首届毕业生。现为南京中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省名中医、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西医合江专业会副主任委、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顾问、《南京中医大学学委,现为《中国中医委,曾任江省第八届人大代表。

期致力于中医诊疗、科研、教学工作。2060年代初率先参与中医瘤科筹建诊疗工作。中西兼、学俱富。既具有全科医生的知经验,又擅各科疑危重病症,瘤、血液病、免疫性病造尤深。在中医文献研究方面也卓有成。首先倡导临床文献研究,并率先培养床文献的博士研究生。先后担任《中医方大辞典》副主、《中本草》副总编、《中国医百科全·中学》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中医学合卷》委并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的纂。

经验

1964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是校首届毕业生。当时该校大云集,吴考槃、樊天徒、云翔、曹高、曹钟龄、丁光迪、孟澍江、徐景藩、吴谷、亦人等大师鸿儒参加一线教学,大师风范,耳濡目染,融入心中。学校学淳厚、训练严格。于四大典、医古文精彩篇章、断、本草、方等内容要求在理解基上背,加之西医程全面合理,要求格,王锦鸿因此打下良好的中西医功底。“文革”期,随着村巡回医、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村去等运的开展,王锦鸿有幸在江大工地医院及江宁、北等地的基医院行医,累了各种多病、常病及疑病症的经验。他善于学运用西医各科及医技科的知,衷中参西,融会通,卓有成效。

治兼各科 尤擅

瘤是重危害人生命健康的常病、多病,同它又是疑病。中医瘤防治中具有极作用,特是在改善和控制床症状,放、化的增效减毒,改善骨髓抑制,提高免疫力,提高生存量,延寿命等方面效果著。是中西医合治方法的优势。但是,瘤学特殊的学科性医生的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中医理功底深厚扎,精通内、外、、儿各科;又要兼西医基,熟悉西医诊疗。王锦鸿便是这样的医生。他通的理以及中西各科的践,得以治兼各科,通中西。如他表的《中医心肺复苏术》《创伤外科的中医急术处理概》等文,就是运用中西医知研究的成果。同他在2060年代初便率先参与了中医瘤科的筹建诊疗工作。在瘤治方面他深刻认识瘤病灶浸移和复的生物学特征,或合同步西医手、放、化;或单纯采用中医治,均获显效。其高超的医、高尚的医德亦得学界的充分肯定,曾任中西医合江专业会副主任委、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顾问

精研文献,著述

锦鸿在中医文献研究方面卓有成。他持“考源流,辨章学”,文如《黛蛤散考》《蒸、炊考》等,先后担任《中医方大辞典》副主、《中本草》副总编、《中国医百科全·中学》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中医学合卷》委并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的纂,仍担任《中国中医委。其中《中本草》被誉当代《本草目》,具有全、新、精的特点,收品种数量空前,达到8980味,2000万字,插8543幅,内容丰富翔置全面,包括中化学、理、制代中各分支学科,充分揭示了本草展的迹,客地反映了中的完整体系,合运用了中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王锦鸿传统核心内容如性、功能与主治、用与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附方等内容,并参与了总审,所以床用精当,配方灵,取效奇妙。此外,王锦鸿还了《用中辞典》《医源性疾病中医治》《方的用》《滋的合理使用》《新编实用方》等著十余部。表了《中医心肺复苏术》《创伤外科的中医急术处理概》《中医在治疗恶瘤中的作用与地位》等文数十篇。

科学育人,薪火相

锦鸿首先倡导临床文献研究,并率先培养床文献的博士研究生。在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应保持中医特色,并改中医教学,率先采用文献、床、实验合的培养模式。通文献的学与研究,汲取古人经验并开阔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丰富学,真正做到博古通今,古今用,西中用。王锦鸿认为,无中医、西医都是以治病人目的。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哲理医学,其完整的理体系建立在唯物和辨法基上,以朴素的唯物辨,运用逻辑推理建立辨证论治的治体系。但中医要注入新的成分,引入代科学技,借代科学技术为综合反映的西医学。王锦鸿与季羡林先生的思想不而合。季老述:“从整个世界自古至今文化展的情况看,一个文化,不管在某一期内,展得多么灿烂,如果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又没有外来的新成分注入,果必然会声匿迹,成夏天夜空中的流星。”中医学也是如此。提高效服。他的多位、博士研究生开展的蟾素治肝癌的文献与作用机理研究、砒霜制肝癌、子宫颈癌、膀胱癌的文献与作用机理研究均是在中医以毒攻毒理的启下形成的新思路而得的科研成果。砒霜从文献、床、实验行多方位的研究,特在砒霜抗癌机理方面的研究基本与国同步,始跟踪国研究的前沿,取得了段性的研究成果。既写出高量的研究文提供了有力的保,又们毕业继续从事研究或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他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多名、博士研究生,由于基本功扎,中西兼通而有所建,有一定的学地位,或已自成一家,成中西医合治疗肿瘤方面的家和威。

锦鸿从事中医床、科研、教学工作50年,学俱富,对恶瘤治尤深。将其相关经验及思想略述于下。

(一)以人本是治核心:锦鸿是著名的中医家,他认为恶瘤的治首先要以人本,以留住生命第一要。一切治手段的目的都是了人的生存和健康,在治中不能癌不人。面当今西医分科过细、重视实验轻视患者主感受的情况,他重指出:不可单纯地依赖实验判断病情,更不能因指异常盲目放化于中医在手、放化“以毒攻毒”的治法,他决反并指出:手、放化疗对机体损伤极大,在此期,机体于一种非常虚弱的状,气血虚,腑功能低下,此如用“以毒攻毒”中企求一消除瘤,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更正气,使病情加重或复化。

中医亦有把疾病简单化的一面,异想天开认为只要明一种抗癌就可以包治癌症了。此他事求是地:由于瘤的多生性,而各个腑均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同一型的多性,而各型均有其不同的分化、浸移的病理特性和床表;同一瘤又有不同分期和疾病的段性及不同个体的体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合并病、并症等多因素,决定了治疗恶瘤的复性,试图以缺乏特异性的单药所有的瘤是困的,不符合辨证论治及辨病治法的。

诊疗过程中,王锦鸿详细分析病情、正确判断后的基上,指出病情向愈的可能,鼓励患者立信心,使病人在望中看到希望。正因为这种人本精神,使他受患者及其家属尊重戴。仰慕前来的患者遍及江、安徽、浙江、上海、河南、山等地。境外亦有患者慕名前来。

  (二)扶正祛邪不二法中医瘤病因病机,王锦鸿有独到诠释。癌瘤系“癌毒”所,“癌毒”一旦形成而病,后果非常重。“癌毒”毒力之大,破坏力之强远非一般之疫毒、毒、湿毒、痰毒、瘀毒等可比,自有其特性。“癌毒”肆虐,症蜂起,内蚀脏腑,外侵肌骨,耗阴血,精竭气。癌瘤失去控制的异常增生使机体养物被大量消耗,腑功能衰弱,阴阳气血虚,是以“本虚”;而癌瘤癥(或残留癌胞)的存在,及其浸润压迫等有形邪是标实”。所以“本虚标实”是瘤的基本病理基。故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恶瘤的不二法

践中,祛邪攻毒,以西医手、放化疗较中医法更峻猛切,多用之在先,而中医以扶正和主,攻癌为辅。如在瘤被手切除后,腑功能缺失或紊乱,机体较为虚弱,以养气血,调补脾胃,整手术脏腑功能主,佐以祛除手所致的气滞血瘀、湿阻郁;放化疗阶段,以保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主,兼以祛除放化生的火或湿之毒,可以保放化行;及放化,机体已康复,以调补变脏主,调摄全身气血阴阳为辅,兼抗癌,以防止瘤的复移。于失去手、放化机会的瘤晚期患者,正气虚衰,癌毒浸淫散,亦以承受峻猛的攻邪之品,以扶正主,减患者的床症状,减少瘤的并症,以祛邪,提高患者的生存量,延生存期。因王锦鸿调治得当,某些瘤晚期患者可瘤生存,有的病灶消失。

  (三)中西合乃根本途径:锦鸿认为,西医在瘤治方面的优势在于断明确,定位精准,判断后有律可循,治快抑胞,小或消除病灶。但易伐正气,且亦耐,并复发转移,效相。中医擅于辨看待局部与整体,能改善症状,减痛苦,增以留存生命、提高生存量,并调动机体内在抗病能力,在此基上使癌瘤散。但中医直接杀伤肿胞的作用小、特异性差,直接抑胞、消除瘤灶的作用,不及手及放化迅速而峻猛,故分渲染中医治癌的底性,甚至低排斥西医治是不客的,但全否定中医在治疗恶瘤中的作用,亦是中医的无知。其锦鸿自从医始,都是与西医合作共事,关系融洽,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更嘉惠于病人。中医固然有失之笼统,微不足,但大方向准确。西医的研究越来越微,从胞水平到分子水平,到基因水平,但有离开整体越来越的不足。

瘤的治,王锦鸿终坚持衷中参西的治理念,强调中西互参,优势。他明确指出中医瘤治中的作用与地位:首先,中医治并非着眼于直接抑胞,而是在整体念的指下,整失腑功能、正气血阴阳等失衡状,兼以消解毒等,俾使内境达到平衡定,增,增抗病能力。正邪却,以消弭癌瘤于无形,从而提高生活量,延生存期。此外,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还在治癌瘤引起的主症、并症及后症。如:疼痛、衰弱、发热、食欲不振等;以及医源性并症,如手后返流性胃炎、短肠综合征、;放化引起的消化道功能障碍、物性肝损伤、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炎等。并且,中医运用气养血、健脾和胃、滋等方法可以降低放化毒副作用,提高化疗药物抗癌敏感性。

  某些重的并症及基性疾病,王锦鸿凭借其学中西的全科知与丰富的治疗经验,能作出正确的治与建。如:治一老年男性膀胱癌患者,其未行西医治,就诊时已有血尿数月,四合参,王锦鸿判断其血蛋白3g/dL左右,建其立即血,而后再行中医治,从而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保了中医效的发挥,改善了患者生存量。避免单纯着眼于癌症而忽略了癌症引起的重并症。“急”,不致于延病情。再如:治一老年男性癌患者,脉诊时发现其房颤发作,故嘱其行西医检查以明确病情,中医采用益气养心等治法予以改善。又如一肺癌病人,其胆囊炎反复急性作,虽经几次急抗生素液后症状改善,但就诊时血常示:白16×109/L。王锦鸿其行外科胆囊摘除以避免化性胆囊炎或坏疽性胆囊炎,之后治肺癌。又如一老年患者因巨球蛋白血症,用化及中偏方致急性溶血性血,每日4红细液,血蛋白仍2.5g/dL,王锦鸿用利胆退黄、气养血中7,血蛋白升至5.9g/dL,再疏肝利胆,清化湿,气益血14,血蛋白升至8.9g/dL,黄疸消退。以上四例未能全面展示王锦鸿疗肿瘤的神奇效,但其中体的他全面分析及合判断病情的能力更得深思和学

  (四)整体辨治是优势手段:锦鸿认识到:瘤是全身病的局部表用中医疗恶瘤,如果致力于癌灶局部,企直接局部的杀伤作用而使其消弭于无形,恰恰是中医的短,而在整体理上,兼局部病灶,针对病情,辨证论治,以改善症状,解除病痛,整气血阴阳,协调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自然能,达到抑胞,使病灶散。是中医治疗恶瘤的优势。特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要注意整体治,以减症状,减病情,提高生存量,延病情展,延生存期。此外,癌症复移是床所面的一个最棘手的难题,西医目前仍无良策,中医一方面亦可大身手,用整体理,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尤其要整各易传变脏腑的功能,加强对肿胞的监视和防御作用,可大大减少瘤复移的机会。

在用方面王锦鸿指出:采用一方到底或迷信偏方方,床不仅难以取得意的效,常常会延病情,致病情化,正确的辨施治才是床取得效的最可靠的保于有毒瘤治中的使用,他明确表示:攻毒药对胞的杀灭作用是有限的,且有易正气的弊端。而在瘤的生和程中,正虚始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充分考患者的体状况及病情,合分析,衡量利弊,慎重用。他亦深感憾地指出:有人用“以毒攻毒”概念,想当然的用有毒中癌症而致中毒,殊不知有毒不等于抗癌。不加辨,不整体,不以人本,病不人,不符中医之诊疗规范,怎不不旋踵!

 
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官方微信
江苏省中医流派
研究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