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学术水平的高低与其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有密切关系。统计研究机构的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可以定量地从一个侧面考察该机构的科研水平。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是世界科学研究的重要检索工具,它能为科学研究者提供迅速、全面的信息,和更快地传播科技信息,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1]。本文基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xpanded,SCIE)数据库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在2009年之前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全面系统地对其学术水平及科研成果进行研究,从而为学校科技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制定科研政策提供量化基础和数据参考。
1 数据检索方法
数据库:SCIE。
检索时段:1900~2009年。
检索条件:考虑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年至今英文校名的变化情况以及在拼写中的实际情况,为力求做到查全查准,将检索条件设置为:address=(nanjing univ same chinese med or nanjing coll same chinese med),并通过机构分析精确筛选出不同英文表达的同一机构名称。
统计项目:论文的发表时间、数量、作者、合作的国家/地区和机构、获得资助基金项目、刊载期刊、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学科主题以及论文被引次数、赫希指数(h-index)等。其中IF根据最新的2009年SC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学科主题依据SCI 来源期刊主题分类表进行分类。
2 统计结果分析
2.1 各年度SCI收录论文数量
SCI收录的南京中医药大学首篇论文是在1982年,从1982年至2009年共有208篇论文被SCI收录。如图1所示,2000年以前只有零星的论文发表,2000年以后有了一定的数量,但每年都在10篇以下。从2006年开始,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09年一年就发表了近80篇,2006年至2009年四年间共发表论文165篇,占所有发表论文总数的79.3%。各年度SCI收录的论文数量见图1。
图1 各年度SCI收录的论文数量
2.2 论文作者
通过对SCI论文作者分布的研究,可以客观评价学校科研工作的实力,并了解各学科领域科研人员论文产出能力。在208篇论文中,以该校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的有94篇,占总数的45.2%;通讯作者的有89篇,占总数的42.8%。说明有近一半的论文科研成果是以该校科研人员为主导的。按照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十位的作者研究方向集中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和中药药理三个学科。
2.3论文合作国家/地区及机构分布
208篇论文中有39篇为与其他国家/地区合作发表,共涉及到了9个国家/地区,其中以美国为最多,共16篇;其次为日本7篇,台湾4篇,新加坡3篇,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韩国各2篇,北爱尔兰1篇。
208篇论文中涉及合作的机构有120个,其中内地82个,港澳台及海外38个。合作发表论文数排名前十位的机构,除中国科学院以外,全部地处南京。在所有合作单位中,以高等院校为主,与中国药科大学的合作次数最多,其次为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等,这些都是国内知名的大学。
2.4 论文资助基金项目
科研基金是支持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教师科研工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同时也能够反映学校的科研水平。208篇论文中共有139篇获得各类基金项目资助,占66.83%。在这139篇论文中有近四成的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级基金的资助,尤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最多,其次为江苏省内包括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和厅局级资助项目。SCI收录论文基金项目资助级别分部见图2(图中只列前7位级别基金)。
图2 SCI收录论文基金项目资助级别分类
2.5 论文刊载期刊及IF分析
208篇论文分别刊载在121种期刊上。期刊中载文2篇以下(含2篇)的期刊有106种,占期刊总数的87.6%,共刊载论文127篇,占论文总数的61%,呈现出较高的离散度。其余81篇论文集中发表在15种期刊上,平均每种刊载5.4篇。刊载论文数量排名前十位的期刊如表1,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载文量前十位的期刊有6种,IF在2以下。刊载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见表1。
按期刊IF统计,208篇论文所载期刊的平均IF为1.244。如图3所示,208篇论文中,IF在3以上的有24篇,仅占一成,其余近九成论文IF都小于3;以1~2为最多,有70篇。刊载论文IF排名最高的为Circulation,且在该期刊上收录的2篇论文均为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研究。SCI刊载论文期刊的IF分布见图3。
表1 SCI 刊载论文数量排名前十位的期刊
图3 SCI刊载论文期刊的IF分布
2.6 论文学科主题分布
208篇论文分属59个学科主题,论文数在10篇以上的学科主题有10个,见表2,较多地集中在药学领域,其中最多的为药理学。SCI收录论文数排名前10位的学科主题见表2。
表2 SCI收录论文数排名前十位的学科主题
2.7 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论文在国际上被引用的篇数和次数反映了论文国际影响的大小。根据ISI Web of Science的引用报告(Citation Report),该校被SCI收录的208篇学术论文总共被引514次,平均每篇被引2.47次。其中有95篇论文至少被引用过1次,论文被引率为45.7%,而另外的113篇论文则未被引用过。各年度论文的被引情况见图4,论文的被引频次呈现逐年稳步增加的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校论文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共有11篇论文被引15次以上,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中药学学科,其中最高的为2004年发表的关于天然及人工冬虫夏草的成分研究。
h-index在2005年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统计物理学教授Jorge Hirsch提出[2]。此后赫希指数作为评价重要科学研究文献的标准,从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进行测量,评价机构或个人的学术成就。其计算方法为查出某机构或个人发表的所有SCI论文,将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即h-index的值。该校SCI论文的h-index为12。各年度SCI收录论文被引频次见图4。
图4 各年度SCI收录论文被引次数
3 讨论
3.1 论文数量与质量的评价
从数量上分析,该校发表的SCI论文大多集中在2000年以后,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9年更是比2008年增长了近一倍。这整体上与国家对中医药科研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相关,也与学校自身更加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有关。
期刊影响因子是美国SCI创始人加菲尔德(E.Garfield)率先提出并且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期刊定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期刊的IF用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揭示了学术思想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期刊刊龄、出版周期、篇幅等因素而引起的体现在引文次数上的偏差,使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变得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度。论文的被引次数反映了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关注程度,就某篇论文而言,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受人关注的程度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
一种期刊的被引量是该期刊论文被引量的总和。SCI来源期刊的IF是表征期刊近两年论文平均被引率的指标。影响因子越大,则期刊论文平均被引率就越高。从影响因子角度分析,该校发表的SCI论文影响因子大多数在3以下,但有5篇IF在5以上,平均影响因子为1.244;从论文被引情况分析,被引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8篇论文共被引514次,篇均被引2.47次,h-index为12。说明论文发表的期刊水平不高,这与中医药学科整个期刊影响因子偏低有关,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学校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另外,发表的论文能否被引用,除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外,该篇论文是否发表在经常被人翻阅的核心期刊上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鼓励科技人员到IF高的核心期刊上去发表论文,扩大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3.2 中医学与中药学研究发表论文的差异
一个学科所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发展的现代化及国际化的程度。从该校所发表论文的学科主题及所刊载的期刊看,大部分论文集中在药学领域,从作者分布看,大多数为药学科研人员,且论文的内容多为对某种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或对某一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而关于中医学尤其是中医临床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中药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固然是可喜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药化学成分的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有许多药材不能确定其有效成分是什么,仅以一、两个有效成分作为定量、定性指标远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况且中药讲究配伍、随证加减,中药药效发挥有赖于中医理论的指导。将中药学科作为学校的科研生长点,今后应更加向国际化科研目标努力,并力争与中医学联合或交叉,开拓中医学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实现科研上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该校整体科研水平。
中医学作为传统祖国医学的精髓,其科学性是经过数千年临床实践证实的,但由于其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的制约,致使其研究质量不高,因而得不到科学、客观的评价,制约着中医尤其是临床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因此被SCI收录的中医类论文较少,也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用国际公认的标准去衡量其疗效,以求提供客观、科学的证据[3]。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论文中有2篇论文发表在IF高达14.595的“Circulation”上,这两篇文章均是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针刺降血压效果的研究,这也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循证医学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循证中医学,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3.3 论文与国内外科研合作及资助基金情况的分析
中医药学正日益受到国外科研机构的关注,中医药学的研究也需要借助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从SCI收录论文看,该校与国外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力和范围正逐步提高和扩大,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促使科研人员将与国外的共同研究成果发表在水平较高的SCI期刊上。从合作的国内科研机构看,主要集中在南京的几所重点大学,而与省外的中医药研究机构或中医药大学合作较少。学校应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通过派遣访问学者、留学生、交流培训等方式学习国内外优秀同行的先进思想和方法,鼓励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提高该校科研水平。
获得科研基金资助是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渠道,科研人员通过申请各级别的基金课题,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在课题结题时,发表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尤其是SCI论文是判断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另一方面也激励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水平较高的SCI收录期刊上。该校的SCI收录论文有近七成为基金资助项目,说明了基金资助的重要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是目前国内对单项课题的资助力度最大、资助范围最广的基金项目,且其资助的方向偏重于基础研究,因此研究成果更适合于在SCI期刊发表。该校的SCI收录论文有27篇为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在各项基金项目中居首位。截止2009年,该校已获得各类NSFC项目71项。
4 小结
科学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创造性成果的取得绝非一朝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长期的积累。为进一步促进该校今后的科研发展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创造优越的条件与环境。多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荣誉感和积极性,促进教师产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和优秀论文。
作为科研工作的支持部门,科技处、图书馆、文献所应通力合作,配合学校的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做好信息发布与咨询、数据库检索培训、科技查新和查引等工作。科技处可协调、组织各个学院、部门,及时有效地宣传发布信息,同时可开展一系列关于论文选题、投稿、写作以及学科发展动态的专题讲座,培养师生的科研思路和能力;图书馆应关注SCIE源刊的动态变化,广泛收集SCI收录期刊目录,定期编写投稿指南,发掘SCIE丰富的情报资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国际的科技动态,跟踪国际科技发展,提高科研起点;文献所应对学校SCI论文收录和引用情况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和评价分析,并在校园网上公布SCIE、美国工程索引收录的中国期刊源和一些学科具有较高IF的SCI期刊,为学校教师和研究生提供研究思路,发掘论文投稿渠道,引导高水平论文向IF高的刊物投稿,从而提高SCIE收录论文的产出率和引用率。
参考文献:
[1]周刚.SCI科技评价误区与科学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8):134-135
[2]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46(102):16569-16572
[3]刘建平.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方法学问题与挑战:循证医学的观点.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1):1-6
(原载:《中国药房》2011年第22卷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