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借鉴药用民族植物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知识,探索民间医药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建议先要加强民间医药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民间医药陈列馆和民间医药信息数据库;并提出通过构建民间医药潜在医疗价值评价体系,对收集的民间医药进行评价分析;然后,选择优良的民间医药进行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争取转化为新药或新的诊疗技术,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优良的民间医药。 关键词:民间医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 对民间医药研究存在问题的思考 民间医药是来源于实践、流传于民间、散见在各民族、各地区的各种方药和诊疗技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间特色方药、诊疗技法散见于各地、各民族和各时代的典籍中,内容繁复,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保守性、单传性、口传性、散在性、古朴性、普及性、非系统性和非理论性等特点[1],因此民间医药研究工作难度较大。目前,民间医药研究工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民间医药整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民间医药内容极其广泛,包括流传于不同地区人群中的民间草药和诊疗技法,也包括历代医书、本草著作和地方方志等文献中收载的来自于民间的土方、偏方、验方和秘方等。同时,由于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医药整理工作进行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所以,现行的民间医药整理工作比较零散,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性或研究领域的局限性。 1.2 民间医药缺乏科学、有效的优选方法。 很多民间方技方药对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是有显著效果的。但也有部分民间医药存在着疗效不明确或毒副作用较大等问题。所以民间医药现代研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内容极其丰富的民间医药中去除不科学的部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方药和优秀的诊疗技法,进行推广应用。如果仅仅依靠动物实验或临床验证来进行优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有必要拓宽思路,探索新的技术与方法,发展科学、高效的民间医药优选方法。 2 研究民间医药的思路和方法 2.1 开展民间医药收集工作 民间医药的收集整理工作是民间医药研究的基础,应纵观全局,建立分批次、分阶段、分地区、分民族的收集任务,制订规范性收集策略,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稳定的民间医药收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的收集方法,及时收集,整理加工,分门归类。具体收集方法见图1,其中包括: ①文献收集法收集古代医药典籍、地方方志中与民间医药相关的内容和民间医药专著、民间医药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的内容等。利用文献研究方法,整理收录于文献中的民间医疗技法和方药,包括民间医药的名称、起源、变迁、流传、分布和用药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生态、社会记载内容。 ②田野工作方法我国很多民间医药至今仍在小范围内口授心传,缺少记录、整理。对于无文字记载的民间医疗技法和方药,可借鉴人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即田野工作(field work)方法获得民间医药相关信息[2]。田野工作是运用勘测、询问、交谈、考察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关键人物访谈、参与性观察、群体访问调查及口传习俗的内容分析等[3]。关键人物指的是被调查地区的药农、民间医生、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各种医药协会里的民间医药研究志愿者等,他们一般对当地的民间特色方药、疗法、文化、风俗习惯等比较熟悉。参与式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是研究者参与被调查地区的生产、生活,并将其观察、交谈等得到的民间医药资料归集起来形成工作日志(field notes)。群体访问调查一般使用专门设计的半结构式问卷表,选定部分人群进行相对固定的调查记载。田野工作方法的结果为民间医药研究提供零次信息,是成为民间医药研究内容的主要来源。 ③献方献技民间医药的传授特点及民间医生生存的需要决定了民间医药保守性的特点,部分特色医术与验方轻易不会外传,致使这些民间医药技术时时有失传之虞,这将对我国的传统医药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民间医药工作者应该利用平面、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在承诺保护民间医方和医技拥有者的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民间团体及个人献方献技,尤其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证实有效的医方和医技。可以设立长期有效的献方献技的邮政信箱、电话和网站。对临床及实验验证后疗效确切并有推广价值的医方医技,帮助联系科研机构、医疗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从而让献方献技者的知识产权获得应有的物质回报,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图1.民间医药收集方法 2.2 建立民间医药陈列馆和民间医药信息数据库 对收集到的民间方药,应结合来源地区的物种分布情况,采集其原植物,进行品种鉴定,制成标本、图谱等保存。民间方药的品种鉴定将避免各地不同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引起的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等药物名称混乱的现象。另外,对民间技法中独特的医疗器具进行收藏,并拍摄民间疗法的治疗过程,保存为影像资料。建立民间医药陈列馆,保存和展览收集工作中获得的民间医技实物、影像资料等。 采用数据库构建技术及检索技术,将收集和整理的民间方药和技法资料录入,包括民间方药、技法的源流、地区分布和应用情况、药物的品种质量、加工方法、用法用量、已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效用属性、临床经验功用主治、不良反应以及开发应用前景等一体化的信息,建立开放式民间方药、技法的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民间方药和技法信息的检索、查询、应用、开发和多数据库信息共享的自动、自助作业。民间方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为民间方技的定性研究、医疗价值评价、医疗作用分析比较研究等提供了基础资料,有利于对民间方技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或知识发现研究。 2.3 利用数学方法,构建民间医药潜在医疗价值评价体系 民间方技的起源、演化和发展形态各异,十分复杂。民间方技的治疗效果是民间方技优劣的关键所在,是从良莠不齐的民间方技中进行优选工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利用收集到的民间方技相关资料,集中各种有关因素的信息,依据其内在联系,结合医疗工作实践,根据数学方法,建立民间方技的潜在医疗价值评价模型,以谋求对数量众多的民间方技治疗效果的优劣等级或类别进行较为客观的判别,做出初步的客观评价,为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民间方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工作和实验室研究提供依据。 由于民间方技的使用和治疗效果受到使用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交错关联,构成十分复杂的体系。目前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包括Topsis法、秩和比法、主成份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评价方法[4]。根据权重确定方法的不同,大体上可归为两大类,即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5]。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如主成分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支持向量机等。主观赋权评价法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尤其在评价指标较多时,专家无法凭经验来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客观赋权评价法综合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量来确定权数,能够达到评价结果的精确,但是当指标较多时,计算量非常大,严重妨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具有自适应能力和可容错性,能够处理非线形、非局域性与非凸性的大型复杂系统,缺点是精度不高,同时需要大量训练样本等,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并不断扩大。 在构建民间方技的潜在医疗价值评价体系时,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原则,在满足规定的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费用和缩短评价时间。一般某种评价方法只是从特定的角度进行评价,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适用场合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可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优化组合,使民间方技的性质、特点得到全面展现,得到一个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6]。比如可以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或层次分析法,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实验室研究成果和临床验证结果,通过支持向量机[7],或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训练学习,使权系数处于反馈性动态调整,形成相对熵变权重模型,达到对民间方技潜在医疗价值及应用前景的客观评价。 2.4 选择优秀民间方技进行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推广优秀民间医药 在民间方技潜在医疗价值评价体系中评价较优的民间方技中,综合考虑经济易行性、植物资源丰富性、所治疾病重大性和影响性、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一定量的民间方技为研究目标,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为临床验证场所,遵循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思路,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多点观察等研究方法,开展临床验证工作,确定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结果应反馈性输入民间方技的潜在医疗价值评价体系和数据库,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或支持向量机等学习功能,动态调整民间方技潜在医疗价值评价体系,以便将来判断结果更接近真实。 对其中部分具有开发潜力的民间方药,应联合医药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基因组学和药理学方法等现代药学研究方法,确定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等,寻找民间方药的效应物质基础或者推进活性化合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进程,促进我国的创新药物研究,使优秀的民间医药尽快转化为新药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在优秀民间方技的开发推广工作中,应注意保护民间方技原拥有者的知识产权。在民间方药的新药开发研制中,也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注意保护药用资源,实施药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战略。 3 结语 在民间医药研究工作中,首先要尊重民间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民间医药知识潜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借鉴药用民族植物学、人类学、信息科学、数理科学等其他学科观察客观事物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突破某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发展现实易行的民间医药研究思路和途径。通过对民间医药进行收集整理和验证推广等工作,将有利于拓展传统医药知识,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我国传统医药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传贵.民间医药学在我国当代医药学中的地位及发展[J].首都医药,1998,5(7):34. [2]淮虎银,裴盛基,许建初.民族药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63-66. [3]裴盛基.关于我国民族药研究与新药开发的探讨(上)[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3):1-4. [4]姜芳晶,杨维中.医学常用综合评价方法[J].疾病监测,2006,21(6):325-328. [5]王大将,周庆敏,常志玲,等.一种新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4):137-138. [6]王玖,徐天和,徐勇勇.医院工作综合评价中评价方法的优化选择[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914-915. [7]夏国恩,金炜东,张葛祥.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55-258. (原载:《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第36卷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