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青囊读书会第205期——医方与士人—《苏沈良方》与圣散子方
发布时间: 2025-04-24 浏览次数: 10

2025423日是世界读书日,青囊读书会第205期在中医药文献研究院431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邀请到了我院青年教师施庆武博士,分享了题目为《医方与士人—<苏沈良方>与圣散子方》的学术报告。线上、线下50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读书会由中医药文献研究院薛昊老师主持。



读书会伊始,施庆武博士首先介绍了本次学术报告题目的缘起,随后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角度介绍了宋代医学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宋朝对文官队伍培养和建设的重视,使文化背景较深的儒士进入医学知识研习和创新,改变了医药人员的组成结构。在官方主导下,《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官修方书不断问世,宋代医家、文人受官方诏集编纂方书之影响,亦竞相集方著书,其盛行之风为历朝之最。《苏沈良方》即是在此背景下产生,是书非苏轼、沈括合著之书,乃后人以沈括《良方》为主,附以苏轼有关医药杂说而成。该书采用随笔杂记的形式,内容涉及医药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理、本草、内、外、妇、儿、针灸、方药、炼丹及养生等。部分医方后载有临床验案,且多单方验方,简便易行,且保存了《博济方》《灵苑方》等书中内容。圣散子方出自《苏沈良方》,原传自苏轼友人巢谷,在几次疫病中发挥了良效,但后世盲目使用又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施老师指出应客观看待士人参与医学知识整理与应用,从中医角度来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应重视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和证治特点,不要迷信一方一药。

 

分享结束后,文献研究院薛昊老师和中医学院汪伯川老师对读书会进行了点评。现场师生就今日分享内容与施庆武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官方微信
江苏省中医流派
研究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