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站内搜索 Search
友情链接 Friend link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论坛  学术交流
【流派传承】缪遵义生平、著作及门人考述
作者/来源:     2023-03-09

缪遵义,系清代吴门名医,是上承叶薛二人,下启顾氏西畴的重要医家。《清史稿·卷五〇二》[1]9342将其与叶天士、薛生白二人并称为“吴中三家”。缪氏曾为《吴医汇讲》《脉因证治》等书作序,并刊刻《伤寒三注》行于世。《吴县志·卷六十六》[2]载其著作有《伤寒集注》《温热朗照》《松心笔记》3种,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3]1316则收录缪氏著作十余种,二者存在较大出入。鉴于现存缪遵义的相关生平资料稀少,其著作体系亦缺乏梳理,故就其生平、著作与学术传承谱系作一考述,以补阙如。

1 家世生平

1.1 家世

缪遵义,字方彦,号宜亭,又号松心。《苏州府志·卷八十三》[4]198载:“缪遵义,字方彦。”《东兴缪氏宗谱》[5]记有“遵义,曰藻次子,字方彦,号宜亭,又号松心”。遵义出身于东兴缪氏吴门瑞芝公支,其先祖自常熟迁吴,以科第显于吴门二百余载。自万历间其高祖国维考中进士后,缪氏一族连续五代又中9名进士,人称“十榜传家”。

遵义祖父缪彤,字歌起,号念斋。曾五次公车北上,康熙六年(1667)夺魁天下,授翰林院修撰,后升翰林试讲学士。历经宦海沉浮,辞官回乡后创立“三畏书院”。彤诗文兼工,有《胪传纪事》《双全堂文集》等,亦曾为《陆氏家言保赤全书》《医学原始》等医书作序。

遵义外祖父为清代第十八位状元陆肯堂,《东兴缪氏宗谱》[5]载:“曰藻,彤长子……配陆氏,康熙乙丑会状,翰林院侍读,澹成公陆肯堂女……生男敦仁、遵义、学恭(早卒)、近智。”史载其“天性孝友,笃于仁义”[6]

遵义父亲缪曰藻,字文子,号南有,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中“榜眼”,授翰林编修,累官东宫洗马。后因视学失察镌职,乾隆时辞官不复出。《吴县志·卷六十八》[2]言其“善鉴法书名画,力又足以致之,人望之若云林清閟”。袁枚曾为之作墓志铭,赞曰:“先生以一身而上兼祖父之荣,下启子孙之荫。”[7]155

缪曰藻生子四人。长子敦仁为乾隆己未进士,选庶吉士,亦擅鉴书画;次子遵义,乾隆二年恩科进士,即用知县;三子学恭早卒;四子近智,太学生,翰林院侍诏。缪遵义生于吴门盛境,鼎食之家。吴地医学蔚然成风,儒而兼医更是受人推崇。缪彤《送医士方际泰归茅山》中有诗句:“卖药长安市,超然寄一身。”[7]864《清诗别裁集》评其曰:“医人与医国夹写,何等胸次。”[8]遵义在此种风气影响下,当其母得“异疾”后,便“究心于岐黄言”,渐而精通医理,遂悬壶于吴,终成一代大家。

遵义妻为其外祖父陆澹成公之孙女,并有侧室2人,生子6,女4。长子琨、五子瓒早夭,次子珩、三子璟、四子瑜均为太学生,六子珍为贡生(家世谱系见图1)。遵义高祖国维定居于养育巷,直至其幼时仍居住于老宅。《苏州府志·卷五》[4]177标注有“养育巷,在府治西,旧名中街巷”,即今苏州市姑苏区养育巷。徐康在《松心笔记·序》[9]徐康序中言:“其老宅在养育巷,而悬壶在颜家巷。”与《东兴缪氏宗谱》[5]“遵义,居颜家巷”相符。颜家巷即今苏州市姑苏区颜家巷。由此可以推测,缪遵义幼时居住于养育巷缪氏老宅,待其悬壶之后便搬至颜家巷居住。

 

1 缪遵义家世谱系图

1.2 生平

1.2.1 举业宦游

缪遵义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正月十六[5]。幼习举业,“雍正乙卯举人”[5],时年26岁。两年后(1737“乾隆丁巳恩科进士,即用知县。敕授文林郎”[5]。然而“不忍离父母,遂假归侍养”[4]198,故“怡退未仕”[5]。上述与《清史稿·卷五〇二》[1]9342可为互证。家谱中所言“即用知县”即清代铨选官员“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10]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可见遵义虽于28岁便高中进士,但其心似乎不在仕途,在尚未赴任知县之际,便辞官未仕。

此外遵义还精于鉴赏,且博于收藏。钱泳《履园丛话》[11]言:“金鹊泉,吴县香雪海人。少为木工,喜于画。尝寓吴门缪松心进士家。松心精于赏鉴,家藏李营丘《江南》半幅及诸元、明画极多,皆命临摹,咄咄逼人,亦奇士也。”潘世璜《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载潘氏父子在缪遵义过世二十几年后,在其孙之处获观缪氏收藏。即便收藏已损失大半,潘氏父子所见其藏品之精仍可称惊人[12]

1.2.2 弃儒业医

遵义辞官后归乡侍养双亲,适其母患支饮难医,遂弃儒入医。《脉因证治·缪序》载:“余自归里后,杜门不与世事接。先太宜人病痰饮,延叶眉寿治,历四年弗痊,而眉寿谓为痼疾难效。因遍览方书,颇会其旨,拣方以治。”[13]缪遵义序其在《松心笔记》[9]中特记此案,自言终日深思,恍然有得,悟出治痰饮应以“升阳益胃救肺”之法,方与仲景八味丸与术麻加芪丸,其母终得“不一年而瘳”。

遵义自言其学医经过:“旁收博采,穷幽极渺,而于长沙、河间、东垣、子和、丹溪诸书尤三致意焉。”[13]缪遵义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学术渊源。自此数年之后,遵义医术渐精,遂始悬壶。《松心笔记》中载有其诸多早年治案,如乙丑(1745)十一月治李八赤痢[9],丙寅(1746)五月治王甥伏暑[9]等。史籍中对于遵义医术多有赞颂,《清史稿·卷五〇二》言其“用药每出创意,吴中称三家焉”[1]9432,即缪遵义与叶天士、薛生白二人被并称为“吴中三家”。《吴县志·卷六十六》则言:“母既获瘳,而医理日益进,就诊者填塞街巷,治之无倦容。”[2]《苏州府志·卷八十三》载:“临证立方多创境,他医不解,然投之辄效。总督高晋为其堂题书‘志济’。”[4]198《东兴缪氏宗谱》赞曰:“精于医理,活人无算。”[5]

遵义医名日隆,终日繁于诊务,正如其于《温热朗照》自序中所言:“只以年来,酬应日烦,刻无宁晷。”[14]135直至花甲已过,才寻得间歇开始著书立说。乾隆乙未(1775),遵义66岁时得见《脉因证治》一书,并为之作序。其曰:“惟闻《脉因证治》一书简而赅,约而尽。……而流传绝少,历三十年未获一嗒,心常怏怏。岁乙未,客有持来示余,……不禁欣感交集,以为一线灵光,忽然涌现,真为桑榆之幸。”[13]缪遵义序乾隆年间,大疫频行,几乎“无岁不有”,遵义深感医者责任重大,于乾隆丙午(178677岁时,利用“晨夕之暇,手录成帙”[14]135,著成《温热朗照》8卷。乾隆五十七年(1792),遵义83岁高龄时,应唐笠山之邀为《吴医汇讲》作序[15]缪遵义序

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月廿七日,缪遵义卒,享高寿八十四。据《东兴缪氏宗谱》记:“葬吴邑十九都,十五围,恭字圩,光福珍珠坞。”[5]即今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香雪村珍珠坞。

2 著述

缪遵义现存著作颇多,但史籍与现代目录书籍的相关记载存在较大差异,著述体系较为混乱。据《吴县志》[2]及《东兴缪氏宗谱》[5]记载,缪遵义著有《伤寒集注》《温热朗照》《松心笔记》,并刻《伤寒三注》行于世。然而除上述著作外,《中国中医古籍总目》[3]130,166,815,870另收录《伤寒方集注》《伤寒一百一十三方集注》《缪氏医案》《松心医案》《松心堂医案经验钞》《辨脉法》。此外,《中国古医籍书目提要》[16]收录有《松心医案笔记》一书。

《伤寒集注》六十卷为缪遵义取周扬俊《伤寒论三注》之说,复采三十余家之言编撰而成。嗣后门人管鼎恐其卷帙浩繁,不易卒读,故采录其一百一十三方治方解,辑编成《伤寒方集注》。方之次序悉遵《伤寒论三注》,并探其深幽,阐其奥妙。书中除辑注外,并作“又按”以阐发其意[17]127。前书已佚,缪氏之说可见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乾隆五十九年管鼎节录稿本。《总目》另录缪遵义编《伤寒一百十三方集注》,现存抄本一册并藏于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经查未见。据推测,此书即为缪遵义著、管鼎节录之《伤寒方集注》。从缪遵义多采纳周扬俊《伤寒论三注》之言著成《伤寒集注》,可推测缪氏所刊刻《伤寒三注》即为周扬俊之《伤寒论三注》。现存《伤寒论三注》十余种版本中,仅4种为乾隆年间刻本,然均非缪遵义所刻。其中乾隆庚子(1780)吴门周禹载刻本标明为“松心堂藏版”[18],但其序跋中未说明此版本是否与缪遵义有关。

《温热朗照》为缪遵义乾隆五十一年(1786)所纂。鉴于当时大疫流行,“连床共榻,沿门阖境,死亡枕藉”[14]135,遵义遂博览方书,熟读诸家之论,于77岁高龄之时利用晨夕之暇编成《温热朗照》八卷。书前载引用书目20余种。卷1~5,以喻昌《尚论篇》为主,参考诸家之言,讨论温热诊治;卷6论暑病;卷7 ~ 8则主论瘟疫,书中有大量缪遵义按语[14]132-288。此书于建国前向未刊刻,现存抄本有二。一为苏州图书馆所藏遵义侄孙缪淞手抄本。此书内扉有徐锦题识。徐锦字澹庵,乃清代苏州名医,师从顾雨畴,《苏州府志》卷180载其“名与顾齐”[4]190,著有《奇病录》《心太平轩医案》等。其题识有言:“此书乃吾吴缪松心先生著作,未曾刻过。缪氏秘为家本,不肯示人。予与先生后人称莫逆交,得见是书,真济人至宝也。”[14]133书末有管礼耕跋。管礼耕字申季,号操䍩,为清末藏书家。其跋中有言:“姐夫李彤伯亦能医,其学传诸徐氏。乙酉春,余觅三龛碑不获,彤伯有旧藏本,遂与相易而墨其后。”[14]285此跋展现了该书的流传经过。另一抄本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藏。据其校对者“伯良”后记,此书为民国甲戌(1934),沧浪亭图书馆请人据缪淞抄本缮写,至次年二月完工,该本抄写校勘极为精良。

《松心笔记》现存抄本两种,均藏于南京图书馆。其一为清代徐子瑜抄、徐康按本,成书于同治三年(1864)。《心太平轩医案》黄寿南抄本后载有徐康题识3则,第3则署为“癸亥七月望日孙康谨跋于沪寓”[19]84,由此可知徐康为清代医家徐锦之孙。其后,黄寿南附注称“徐康,号子晋,能书画,医其世业,识古器,往来于当道”[19]85,遂知其人曾以医为业。《心太平轩医案》长洲刻本后录有徐子瑜题识一则,其署为“曾孙元亮子瑜百拜谨识”[19]81,其言“先曾祖奉直公,姓徐氏,讳锦”[19]81,故知徐元亮,字子瑜,为徐锦之曾孙,徐康之侄。徐抄《松心笔记》载有徐康序、跋两篇,言此书作者为松心老人,其祖父为歌起即缪彤,父文子即缪曰藻。其家世鼎贵,富于收藏,并言“悬壶在颜家巷,门庭之盛无偶,著作不多,然论杂证施治往往出人意表”[9]徐康跋。由此可确定该书作者为缪遵义。徐康于卷首批注中详言此书成书经过,“此皆亡侄子瑜手抄,年未三十遂夭”[9]。其跋中亦言:“道光十五六年间……购得松心老人医案数百本。曾假来选摘,欲刻未集,其选本为侄笔传抄,庚午将归于一炬,诚可惜也。此当是亡侄手子抄灰烬之余,阅之太息。”[9]徐康跋从上述信息可知,此本《松心笔记》为徐子瑜从灰烬之中抄录所得,是《松心笔记》现存最早版本。南图所藏《松心笔记》的另一抄本,未注抄者与传抄时间,封面破损但内容完整。卷首载有目录及序言一篇,言此书“计古验方四十余则,新制验方十余则,治验案十余则,足资备临床之参效[20]”。对比两版本可发现,其内容大致相同,间或可见不同之处。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1913年铅印本《松心医案》一册,录有验方治案四十余则,内容与《松心笔记》相似,但医案次序略有出入。卷首为张龢芬及董寿慈所作序言二篇。董序中有言:“今春遇吴门书友,得《松心医案笔记》抄本……爰取《松心》一种编次,删繁就简,得四十条。”[21]董寿慈序可知董寿慈所得《松心医案笔记》即《松心笔记》。张氏与董氏均在序言中对此书作者作以推测,但仅由“案中有吴家仲醇云云”而推知作者姓缪,未进一步详考。亦可知董氏所见《松心笔记》定非徐子瑜抄本,而是其他抄本。此外,《吴中珍本医籍四种》[22]1-45中录有《松心医案》一册,据江一平所言,此为民国初年梁溪名医严康甫所藏,全书载有验案190余则,包含其门人治案十余则。

《松心堂医案经验钞》一书从未刊刻,目前现存抄本有三。其一为成都市图书馆藏清道光廿五(1845)沈还抄本。沈还即遵义门人沈念祖之子,该本卷首有沈还书识一篇,暂难以得见。据成都市图书馆所言,该本破损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仍处于修复状态,暂未达到扫描复印条件。此外,据《总目》记载,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还分别藏有《松心堂医案经验钞》的清代抄本,抄者与传抄年代不详。经查,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抄本分前后两部。前部为《松心堂医案经验钞》[23],辑缪遵义医案六十余则;后部为先贤方案杂录十则,末钤“但求不愧我心”印一枚。

《缪氏医案》即为清吴金寿所刻《三家医案合刻》中的缪遵义医案,关于此案来源仍存在争议。吴金寿于《三家医案合刻》卷首题识中明言“缪案,乃业师张友樵先生手录”[24]9,姚文田所撰序言中记“三家者,叶天士、薛生白、缪宜亭三先生也”[24]7,可知吴金寿《三家医案合刻》中缪氏医案确为缪遵义著,是其从业师张友樵处所得。而徐锦《心太平轩医案》卷尾徐康题识中则有言:“先君曾辑《十家医案》,后吴子音将叶、薛、缪三家案与《温热赘言》刊以问世”[19]84,即《三家医案合刻》中的叶、薛、缪医案来自于徐康家传《十家医案》。考张友樵曾为《医效秘传》作序,韦光黻《闻见阐幽录》载“吾师张友樵,人品高雅,医于平淡中见神奇,名与徐炳南(即徐锦)、曹仁伯相埒”[25]。徐锦《心太平轩医案》所载石砚耕伏邪案,群医会诊中张友樵亦在场[26]。由此可见,张友樵与徐锦存在交集,但《缪氏医案》与其二人究竟有何关系仍难以猜测。

据《总目》记载,缪遵义著《辨脉法》,现存抄本一册藏于宁波市图书馆。然经查未见,亦未搜索到其他任何相关信息,故而对于《辨脉法》一书是否为缪遵义所著暂存疑问。

经实地调研及对比研究可知,确为缪氏所著之书有《伤寒集注》《温热朗照》《松心笔记》《松心医案》《缪氏医案》《松心堂医案经验钞》6种,缪氏刊刻之书或有《伤寒三注》1种。其中,《伤寒集注》经门人管鼎节录重辑为《伤寒方集注》,又名《伤寒一百一十三方集注》。《松心笔记》又名《松心医案笔记》或《松心医案》。而《松心医案》既可为《松心笔记》别称,又可指《吴中珍本医籍》所录缪遵义医案一册。《辨脉法》一书暂不能确定是否为缪遵义所著。

3 门人

缪氏门人弟子众多,兹举述如下。

3.1 黄堂

黄堂,字云台,无锡人。所著《黄氏纪效新书》自序中有言:“比长受业于松心缪夫子之门,见吾夫子用药如用兵,得心应手,效如桴鼓,无不本诸灵素伤寒金匮等篇,七方十剂之法,参以己意,格物致知,智巧绝伦,有非寻常下士所能测识者。”[27]自序《江苏历代医人志》言其:“幼随父习《灵》《素》、仲景书,及长,复从缪松心游。恪守师训,临证辄效。著《黄氏纪效新书》二卷,《药确联珠》四卷。”[28]367故知黄堂为缪遵义门人。

3.2 管鼎

管鼎,字象黄,号凝斋,又号佛容,吴县人。《江苏历代医人志》载其“世居苏州娄门内”[28]412。《吴医汇讲》[15]7收录其《气有余便是火》《东垣景岳相火辨》《古今元气不相甚远说》《四时皆有伤寒说》4篇论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管鼎词条记:“工隶篆,时摹古人名迹以自娱,精医术,著有《湖亭玩月诗抄》。”[29]缪遵义《伤寒方集注》原方60卷,后经管鼎删繁就简。如序言中所载:“门人管鼎恐其卷帙浩繁,不易卒读,故采录其一百一十三方治方解,辑编成书。”[17]127故知管鼎为缪遵义门人。

3.3 缪淞

缪淞字禹祁,号芳田,又字立甫,号花尹,元庠生。为遵义弟近智之孙,即遵义侄孙。《东兴缪氏宗谱》载其:“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卒于道光廿九年(1849)。工书法,精医理。著有《伤寒独解》《种竹堂文稿》等。”[5]据缪氏家藏《温热朗照》抄本目录之下题署,该本为侄孙芳田校录手抄。此外,缪淞在书中注有大量按语,部分章节标注有“芳田节删”字样。由此可以推测,缪淞医学即师自遵义,当视作缪遵义门人。

3.4 沈念祖

沈念祖,字址厚,吴江震泽人。《江苏历代医人志》引《震泽镇志》记载:“少事举子业,后弃去,从同郡缪遵义学医,能传其学。与庄之义齐名。其子沈还,字瑞西,亦能医。”[28]133故知沈念祖为缪遵义门人。

3.5 朱克柔

朱克柔,字砚渔,吴郡人,著有《第一香笔记》《续增古今医史》等。乾隆壬子仲冬,为唐笠山《吴医汇讲》卷尾作跋,其言:“仆自曩时从学于松心夫子,质疑问难,涉猎方书,意见所及,亦尝记载一二。”[15]朱克柔跋即其往日曾随缪松心学医,故为缪遵义门人。

3.6 王凤梧

王凤梧,字鸣冈,号床山,吴中人,生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卒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其幼乘母训,九岁能诗,始志儒学,后因母病而弃儒从医。《莫厘王氏家谱·卷十二》载:“乃究养生术,贽于进士缪松心之门。缪以医重于吴,出其门者多名手,而先生尤翘楚,于其殁也,缪为立传,称其于医理多发新义,出以治人,无不立效者,尽志实也。”[30]可知,王凤梧精于医道,为缪遵义极为看重的门人。惜早亡,遵义曾为其立传。

3.7 盛如柏

盛如柏,字新甫,一字春山,浙江嘉兴人,精医,能书法,工画山水,善刻印。浙江秀水沈叔埏《颐彩堂文集·卷十五》载,乾隆五十九年,其太宜人患寒热微喘,亟延盛春山上舍诊之,并言“上舍为吴门缪氏高足”[7]1951“上舍”为国子监生之意,沈家本《日南随笔》:“俗呼国子监生为上舍。”[31]乾隆年间之吴门缪氏,当指吴门缪遵义。故知盛如柏为缪遵义门人。

3.8 姚格

姚格,字道揆,吴江震泽人。《震泽镇志·卷九》云:“明医理,从同郡缪遵义游,能得其传与之义,并有名于时。”[32]故知姚格为缪遵义门人。

3.9杨日恒

杨日恒,字立方,苏州平桥人。《吴医汇讲》[15]8收录其所著《读伤寒论附记》一篇。收录于《吴中珍本医籍四种》[22]7的《松心医案》中,该书后简称(吴中)《松心医案》。书中载咳喘等治案2则,后注门人杨立方诊,故知杨立方为缪遵义门人。

3.10 蒋廷秀

蒋廷秀,字星墀,号沁如,吴县人。《吴医汇讲》[15]3收录其《合论丹溪景岳相火大意》。(吴中)《松心医案》[22]19,34中载有疟疾、咳嗽治验2则,后注门人蒋星墀诊,故知蒋星墀为缪遵义门人。

3.11 顾彭年

顾彭年,字祖庚,号雁廷,吴县人。其著《脉诀正讹》《三焦论赘言》《认疫治疫要言》三文,收录于《吴医汇讲》卷6[15]。(吴中)《松心医案》[22]21,32载治痢疾、肠风等验案3则,后注门人顾祖庚诊,故知顾祖庚为缪遵义门人。

3.12 朱升恒

朱升恒,字应皆,号玉田,吴郡人。《吴医汇讲》[15] 8收录其所作《木郁达之论》《颐毒颐字辨》《方药等分解》三文。(吴中)《松心医案》[22]31载有症瘕治案1则,后注门人朱应皆诊,故知朱应皆为缪遵义门人。

3.13 周邦彦

周邦彦,字蕴石,别字璞园,吴县人。《吴医汇讲》[15]4收录其所著《祖气论》《连珠》二文。(吴中)《松心医案》[22]22载治痢疾验案1则,后附注门人周蕴石诊,故知周蕴石为缪遵义门人。

综上,缪遵义及其门人形成一个以吴地为中心,远及江浙的庞大医家群体。

 

参考文献

[1]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20.

[2]曹公源.吴县志[M].民国二十二年(1933)苏州文新公司铅印本.

[3]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4]李铭皖,谭均培,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5]缪楷.东兴缪氏宗谱:14[M].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6]钱仪吉.清代碑传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42.

[7]缪幸龙.江阴东兴缪氏家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8]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02.

[9]缪遵义.松心笔记[M].清徐子瑜抄本.

[10]杨世洪.遂宁县志校注 民国18年本 下[M].成都:巴蜀书社,2019:515.

[11]钱泳.履园从话[M].北京:中华书局,1979:208.

[12]丁小明.从三松堂到须静斋 清中期苏州贵潘书画鉴藏活动发微[J].收藏家,2011(12):39-46.

[13]朱丹溪.脉因证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14]缪遵义.温热朗照[M]//曹洪欣.温病大成:2.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5]唐大烈.吴医汇讲[M].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刻本.

[16]王瑞祥.中国古医籍书目提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1351.

[17]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8]周扬俊.伤寒论三注[M].乾隆四十五年(1780)松心堂藏本.

[19]徐锦.心太平轩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0]缪遵义.松心笔记[M].清抄本.

[21]缪遵义.松心医案[M].民国铅印本.

[22]缪遵义,曹仁伯,张爱庐,.吴中珍本医籍四种[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

[23]缪遵义.松心堂医案经验钞[M].清抄本.

[24]吴金寿.三家医案合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5]焦振廉.清代医家徐锦生平与学术传承谱系[J].中华医史杂志,2016,46(4):243-246.

[26]林振坤,宋文集.吴金寿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2018,48(4):232-242.

[27]黄堂.黄氏纪效新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

[28]陈道瑾,薛渭涛.江苏历代医人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9]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525.

[30]王季烈.莫厘王氏家谱[M].民国刻本.

[31]沈家本.日南随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79.

[32]纪磊.震泽镇志[M].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



版权所有: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电话:(025)85811753 传真:(025)85811753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1032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