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站内搜索 Search
友情链接 Friend link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风采  文献专家
王锦鸿
作者/来源:网络     2013-05-10


江苏无锡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是该校首届毕业生。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西医结合江苏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顾问、《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现为《中国中医药年鉴》资深编委,曾任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

长期致力于中医诊疗、科研、教学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率先参与中医肿瘤科筹建诊疗工作。中西兼长、学验俱富。既具有全科医生的知识和经验,又擅长治疗各科疑难危重病症,对于恶性肿瘤、血液病、免疫性病造诣尤深。在中医文献研究方面也卓有成绩。首先倡导临床文献研究,并率先培养临床文献的博士研究生。先后担任《中医方剂大辞典》副主编、《中华本草》副总编、《中国医药百科全书·中药学》学术秘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综合卷》编委并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

夯实基础,积累经验

196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是该校首届毕业生。当时该校大师云集,吴考槃、樊天徒、邹云翔、曹鸣高、曹钟龄、丁光迪、孟澍江、徐景藩、吴贻谷、陈亦人等大师鸿儒参加一线教学,大师风范,耳濡目染,融入心中。学校学风淳厚、训练严格。对于四大经典、医古文精彩篇章、诊断、本草、方剂等内容要求在理解基础上背诵,加之西医课程全面合理,要求严格,王锦鸿因此打下良好的中西医功底。“文革”期间,随着农村巡回医疗、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等运动的开展,王锦鸿有幸在长江大桥工地医院及江宁、苏北等地的基层医院行医,积累了各种多发病、常见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经验。他还善于学习运用西医各科及医技科的知识,衷中参西,融会贯通,卓有成效。

治兼各科 尤擅肿瘤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它又是疑难病。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和控制临床症状,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改善骨髓抑制,提高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等方面效果显著。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优势。但是,肿瘤学特殊的学科性质也对医生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中医理论功底深厚扎实,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又要兼谙西医基础理论,熟悉西医诊疗技术。王锦鸿便是这样的医生。他通过扎实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及中西各科的临床实践,得以治兼各科,汇通中西。如他发表的《中医心肺复苏术浅说》《创伤外科的中医急诊手术处理概说》等论文,就是运用中西医知识比较研究的成果。同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便率先参与了中医肿瘤科的筹建诊疗工作。在肿瘤治疗方面他深刻认识到恶性肿瘤病灶浸润、转移和复发的生物学特征,或结合同步西医手术、放疗、化疗;或单纯采用中医治疗,均获显著疗效。其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亦获得学术界的充分肯定,曾任中西医结合江苏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顾问等职。

精研文献,著述颇丰

王锦鸿在中医文献研究方面卓有成绩。他坚持“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发表论文如《黛蛤散考证》《蒸饼、炊饼名义考》等,先后担任《中医方剂大辞典》副主编、《中华本草》副总编、《中国医药百科全书·中药学》学术秘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综合卷》编委并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现仍担任《中国中医药年鉴》资深编委。其中《中华本草》被誉为当代《本草纲目》,具有全、新、精的特点,收载品种数量空前,达到8980味,2000万字,插图8543幅,内容丰富翔实,项目设置全面,包括中药化学、药理、制剂等现代中药各分支学科,充分揭示了本草发展的历史轨迹,客观地反映了中药学术的完整体系,综合运用了中药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王锦鸿主编中药的传统核心内容如药性、功能与主治、应用与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附方等内容,并参与了总审,所以临床用药精当,配方轻灵,取效奇妙。此外,王锦鸿还主编了《临床实用中药辞典》《医源性疾病中医治疗》《经效单方的应用》《滋补中药的合理使用》《新编实用方剂歌诀》等专著十余部。发表了《中医心肺复苏术浅说》《创伤外科的中医急诊手术处理概说》《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与地位》等论文数十篇。

科学育人,薪火相传

王锦鸿首先倡导临床文献研究,并率先培养临床文献的博士研究生。在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应保持中医特色,并改进中医教学,率先采用文献、临床、实验三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文献的学习与研究,汲取古人经验并开阔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丰富学识,真正做到博古通今,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王锦鸿认为,无论中医、西医都是以治疗病人为目的。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为哲理医学,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唯物论和辨证法基础上,以朴素的唯物辨证法为指导,运用逻辑推理建立辨证论治的证治体系。但中医要发必须注入新的成分,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借鉴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综合反映的西医学。王锦鸿与季羡林先生的思想不谋而合。季老论述:“从整个世界自古至今文化发展的情况看,一个文化,不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得多么辉煌灿烂,如果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又没有外来的新成分注入,结果必然会销声匿迹,成为夏天夜空中的流星。”中医学也是如此。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他的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开展的华蟾素治疗肝癌的文献与作用机理研究、砒霜制剂治疗肝癌、子宫颈癌、膀胱癌的文献与作用机理研究均是在中医以毒攻毒理论的启发下形成的新思路而获得的科研成果。对砒霜从文献、临床、实验等进行多方位的研究,特别在砒霜抗癌机理方面的研究基本与国际同步,始终跟踪国际研究的前沿,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既为他们写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又为他们毕业后继续从事研究或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多名硕、博士研究生,由于基本功扎实,中西兼通而有所建树,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或已自成一家,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的专家和权威。

王锦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年,学验俱富,对恶性肿瘤治疗造诣尤深。现将其相关经验及思想略述于下。

(一)以人为本是治疗核心:王锦鸿是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他认为恶性肿瘤的治疗首先要以人为本,以留住生命为第一要务。一切治疗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健康,在治疗中不能见癌不见人。面对当今西医分科过细、重视实验指标而轻视患者主观感受的情况,他郑重指出:不可单纯地依赖实验指标判断病情,更不能因指标异常盲目放化疗。对于中医在手术、放化疗期间“以毒攻毒”的治法,他坚决反对并指出:手术、放化疗对机体损伤极大,在此期间,机体处于一种非常虚弱的状态,气血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此时如用“以毒攻毒”中药企求一举消除肿瘤,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更伤正气,使病情加重或复杂化。

中医亦有把疾病简单化的一面,异想天开认为只要发明一种抗癌药就可以包治癌症了。对此他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恶性肿瘤的多脏器发生性,而各个脏腑均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同一脏器肿瘤细胞类型的多样性,而各细胞类型均有其不同的分化、浸润、转移的病理特性和临床表现;同一脏器肿瘤又有不同分期和疾病的阶段性及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合并病、并发症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治疗恶性肿瘤的复杂性,试图以缺乏特异性的单方单药治疗所有的恶性肿瘤是困难的,不符合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法则的。

诊疗过程中,王锦鸿在详细分析病情、正确判断预后的基础上,还指出病情向愈的可能,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使病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正因为这种人本精神,使他备受患者及其家属尊重爱戴。仰慕前来的患者遍及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河南、山东等地。境外亦有患者慕名前来。

  (二)扶正祛邪为不二法门:对中医肿瘤病因病机,王锦鸿有独到诠释。癌瘤系“癌毒”所为,“癌毒”一旦形成而发病,后果非常严重。“癌毒”毒力之大,破坏力之强远非一般之疫毒、热毒、湿毒、痰毒、瘀毒等可比,自有其特性。“癌毒”肆虐,变症蜂起,内蚀脏腑,外侵肌骨,耗阴伤血,殚精竭气。癌瘤失去控制的异常增生使机体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导致脏腑功能衰弱,阴阳气血亏虚,是以“本虚”;而癌瘤癥块(或残留癌细胞)的存在,及其浸润压迫等有形实邪是为“标实”。所以“本虚标实”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基础。故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不二法门。

临床实践中,祛邪攻毒,以西医手术、放化疗较中医疗法更峻猛切实,多用之在先,而中医以扶正和调理为主,攻癌为辅。如在肿瘤被手术切除后,脏腑功能缺失或紊乱,机体较为虚弱,以补养气血,调补脾胃,调整手术脏腑功能为主,佐以祛除手术所致的气滞血瘀、湿阻热郁;放化疗阶段,以保护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为主,兼以祛除放化疗所产生的火热或湿热之毒,可以保证放化疗的顺利进行;经手术及放化疗,机体已趋康复时,以调补病变脏腑为主,调摄全身气血阴阳为辅,兼顾抗癌,以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对于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正气虚衰,癌毒浸淫扩散,亦难以承受峻猛的攻邪之品,以扶正为主,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肿瘤的并发症,辅以祛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因王锦鸿调治得当,某些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有的病灶消失。

  (三)中西结合乃根本途径:王锦鸿认为,西医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优势在于诊断明确,定位精准,判断预后有规律可循,治疗能较快抑杀癌细胞,缩小或消除病灶。但易伐伤正气,且亦耐药,并复发转移,获效相对短暂。中医则擅于辨证看待局部与整体,能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增强体质以留存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并调动机体内在抗病能力,在此基础上使癌瘤渐消缓散。但中医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小、特异性较差,直接抑杀癌细胞、消除瘤灶的作用,远不及手术及放化疗迅速而峻猛,故过分渲染中医药治癌的彻底性,甚至贬低排斥西医治疗是不客观的,但全盘否定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亦是对中医的无知。其实王锦鸿自从医始,都是与西医合作共事,关系融洽,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更嘉惠于病人。中医固然有失之笼统,微观不足,但大方向准确。西医的研究越来越细微,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到基因水平,但有离开整体越来越远的不足。

故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王锦鸿始终坚持衷中参西的诊治理念,强调中西互参,优势互补。他明确指出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首先,中医治疗并非着眼于直接抑杀癌细胞,而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调整失调的脏腑功能、纠正气血阴阳等失衡状态,兼以消肿散结解毒等,俾使内环境达到平衡稳定,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正胜邪却,以消弭癌瘤于无形,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此外,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还体现在治疗癌瘤引起的主症、并发症及后遗症。如:疼痛、衰弱、发热、食欲不振等;以及医源性并发症,如手术后返流性胃炎、短肠综合征、肠粘连;放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功能障碍、药物性肝损伤、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并且,中医运用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等方法可以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化疗药物抗癌敏感性。

  对某些严重的并发症及基础性疾病,王锦鸿凭借其学贯中西的全科知识与丰富的治疗经验,能作出正确的治疗与建议。如:治一老年男性膀胱癌患者,其未行西医治疗,就诊时已有血尿数月,四诊合参,王锦鸿判断其血红蛋白仅3g/dL左右建议其立即输血,而后再行中医诊治,从而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保证了中医疗效的发挥,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避免单纯着眼于癌症而忽略了癌症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急则治标”,不致于延误病情。再如:诊治一老年男性肠癌患者,脉诊时发现其房颤发作,故嘱其行西医检查以明确病情,中医采用益气养心等治法予以改善。又如一肺癌病人,其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虽经几次急诊抗生素输液后症状改善,但就诊时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6×109/L。王锦鸿建议其行外科胆囊摘除术以避免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性胆囊炎,之后续治肺癌。又如一老年患者因巨球蛋白血症,应用化疗及中药偏方致急性溶血性贫血,每日输4个单位红细胞悬液,血红蛋白仍为2.5g/dL王锦鸿用利胆退黄、补气养血中药7剂,血红蛋白升至5.9g/dL,再疏肝利胆,清热化湿,补气益血剂14剂,血红蛋白升至8.9g/dL,黄疸消退。以上四例虽未能全面展示王锦鸿治疗肿瘤的神奇疗效,但其中体现的他全面分析及综合判断病情的能力更值得深思和学习。

  (四)整体辨治是优势手段:王锦鸿认识到:恶性肿瘤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应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如果仅致力于癌灶局部,企图通过中药直接对局部的肿瘤产生杀伤作用而使其消弭于无形,恰恰是中医的短处,而在整体调理上,兼顾局部病灶,针对病情,辨证论治,以改善症状,解除病痛,调整气血阴阳,协调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自然疗能,达到抑杀癌细胞,使病灶渐消缓散。这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特别是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要注意整体治疗,以减轻症状,减轻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此外,癌症复发及转移是临床所面临的一个最棘手的难题,西医目前仍无良策,中医药在这一方面亦可大显身手,应用整体调理,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尤其要调整各易传变脏腑的功能,加强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防御作用,可大大减少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机会。

在用药方面王锦鸿指出:采用一方到底或迷信偏方验方,临床不仅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常常还会延误病情,导致病情恶化,正确的辨证施治才是临床取得疗效的最可靠的保证。对于有毒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他明确表示:攻毒药对于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是有限的,且有易伤正气的弊端。而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正虚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状况及病情,综合分析,衡量利弊,慎重选用。他亦深感遗憾地指出:有人滥用“以毒攻毒”概念,想当然的用有毒中药治疗癌症而致中毒,殊不知有毒药不等于抗癌药。不加辨证,不顾整体,不以人为本,见病不见人,不符中医之诊疗规范,怎不祸不旋踵!


版权所有: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电话:(025)85811753 传真:(025)85811753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1032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