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专题】孙世发:皓首穷经,十年磨剑编巨著
发布时间: 2018-12-19 浏览次数: 595

2016121日,南京中医大学召开《中医方》出版新通气会,向世人展示我校《中大辞典》《中本草》《中医方大辞典》之后,面世的又一部中医文献巨著——《中医方》。《中医方》的撰工作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需要深厚的医学功底和文献学功底,而且必能守得住清苦、甘于寂寞,而有着如此胸怀和境界,带领团队,十年磨一,完成鸿篇巨著的正是教授。

志存高纂决心

  《中大辞典》《中本草》《中医方大辞典》三套方大型的工具,是中医从古到今中和方的最完整最系的整理。其中《中医方大辞典》从1986年开始纂,到1997年完成,耗了无数家的心血,收了近十万首方1997年,套工具报奖是在烟台召开的,当评审专家除了对这有很高的褒外,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得重问题就是为查阅的工具,价很高,但是作为临床指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该书11册后面附有病症索,但是仍然无法完全一需要。因任何一个医生都有自身的专长领域,不可能也不必要用么多的方床上要查阅某一病种的代方,指性并不问题是确存在的,作《中医方大辞典》副主教授因此决心纂一部以床病症为纲的方,以病方,既有工具的性,同也有很高的可性,使其成导临床的重要参考籍。

自古以来方都是以病方,如知中国最古的族医学方《五十二病方》,就是以每种疾病作篇目标题,后世的大型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局方》《普方》等,都是采用以病方的方式纂。可以,方是治法的体,以病方是方书编纂的传统,也是比合理和用的一种方排方式。教授认为代整理古今的中医方,做大成式的整理的候,也应该继一方式,并使得一方式得到发扬为现代中医床服。于是,教授纂一部《中医方大辞典》兄弟篇的决心愈加定。

,十年方成一

教授从2002年开始着手准备编纂,但是整套的体例如何、如何纂却心中没底。古代方的体例只能借,不能完全代方纂要求。因此,在2002年到2003教授尝试纂了一系列的小型方,以病症线,如《中医病良方》《中医肝胆病良方》《中医肺病良方》《中医科病良方》等一系列的籍,在纂中摸索以病方的体例模式,都出版了。也有很多学界的朋友表示不理解,什么要花功夫这样的小,其不知道,教授是在试验性的探索以病方的方纂方式。当学校的课时挺重,教授有自己的其他的科研工作,只能用时间这项工作。到了2004年,他感到一模式已摸索到一定的经验,因此正式开始启动编纂《中医方》,2005年写了告,期得了一家出版社的支持,并了合同。

开弓没有回箭,启这项工作之后,教授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每天除了上,就是纂工作,累了就睡一会,醒来就工作。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困很多,有的候一个字,一个问题都要翻很多料,反复考。因中医床的问题十分复,中医古籍汗牛充,不同代、不同地域、不同医家同一病症的病名、病因、病机、用都不同,或者同一病名又指不同的疾病,有的方功效主治写的十分模糊,归类,甚至有的生僻字在辞上都没有收这样的困几乎每天都遇到。但是既然开始了就不能放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克服。

,人上也存在一定的困。因没有固定的团队了尽快完成本教授邀了其他的一些教和研究生来共同参与,但是其他教为课时与自身的科研工作繁重,往往时间上无法保,也常出到了时间稿件未完成的情况,研究生也因水平的问题,往往达不到稿件要求,甚至出了研究生交稿后,教授看了不意要自己重新做的情况。再者,学生学繁重,不能耽学生自身的学,因此度就慢了下来。本来是希望2010年完成此,但是工作的度确大大超想的度,一直到2010年仍无法完成。而这时原先签约的出版社也领导,有了新的出版划,此套也不太感趣了,于是解除了合同。

了完成此教授也放弃了很多科研目,多少年来不再申新的科研目。没有科研目就不能培养博士研究生,于是,从2011年起教授就没有再招收新的博士研究生,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2012年,学校体检查教授的肺部有些问题,他就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不会无法完成,于是更加加地工作。

2012年,大部分已完稿,教授又系了一家出版社,即科学技文献出版社。的初稿2800万字,但是初稿完成后,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有很多的细节问题还要去考。既然是一部工具,就一定不能出。一直到2014年的12月份,所有的问题都得以解决,教授于将稿交付出版社,出版社稿的同他也在看稿,希望能减少差

20155月,教授经过十年的努力,主持写的大型中医方剂类书——《中医方》,由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行。全12册,分列寒、温病、内科、科、儿科、外科、骨科、五官科、眼科等类别,以病症篇目,收88489首,2800余万字。是迄今止内容最新、信息最全、收方最多、分以及用性最的中医方剂类书,填了《普方》世至今620余年以病症列方之大型方史空白。

默默奉献,承文献精神

当近一米高、重37.5公斤的皮精装书摞在面前,看到《中医方》四个金字熠熠生,很不被震撼。教授的原稿更重,面打印,字号也大一些,加起来恐怕要接近100公斤。纂中,他前后共翻2000本文献,投入90多个家,耗10时间。除古方外,1986年到2008年的新方,比如治脂肪肝的方等,大5000多首。

《中医方》可性和工具性兼有,每一部分的写,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中每一个病症的部分拿出来,都能独作一本高量的学著作出版。每一个病症都体了“史”的脉,如就感冒来,从这这就能看出,唐之前的方大多以辛温解表主,后世的方了大量的辛凉解表的方;再比如黄疸,候与明清候治黄疸的方既有系,又有很大的差。通过这样的一个脉梳理,中医的病症、治法、方史脉就十分清晰,于遣方用床参考、方化,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床医生可以藉此来指自己的床。

部《中医方》的程中,教授不名利,默默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也牲了很多,不了文献家“日暮掌灯观细字,眼花笔到眠”的工作度和精神,更体了一名秀共无私奉献的品出版后,受到了社会的重,多家媒体行了道,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大地方便。然而,教授面对这一成果,依然是显现简单、沉静的一面,人不禁想到“学意气平”。

如今,出版后的光环虽已慢慢沉淀,但留下的南中医文献人特有的学术进步、人格魅力和代精神却始在平淡中光,激励后来的年学者,不断奋发前行。

 
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官方微信
江苏省中医流派
研究院官方微信